按 "回车键 "跳到内容

通过营销时间焦虑实现资本盈利,时间管理APP窄化数字福祉批判

  1. 批判核心
    研究批判性指出时间管理APP(以“番茄ToDo”为例)将“数字福祉”(Digital Well-being)概念窄化为纯粹的个人效率管理,掩盖了科技企业与用户间的权力不对等关系。

  2. APP的窄化机制

    • 数据崇拜:通过量化功能(如专注时长统计)强化用户对数据的依赖,将福祉等同于可测量的生产力。
    • 话语建构:利用界面符号(如成就徽章、标语)传播“自律即幸福”的价值观,将社会压力转化为个人责任。
    • 邀请监视:社交功能(如自习室、排行榜)鼓励用户相互监督,将外部规训内化为自我约束。
  3. 资本逻辑揭示
    • 转移责任:科技企业通过强调“自我管理”推卸其在数字生态中应承担的福祉责任。
    • 焦虑盈利:利用用户对“时间荒”的恐惧营销,将时间焦虑转化为商业收益(如付费功能)。
  4. 研究核心主张
    呼吁重新审视数字福祉责任的分配,强调科技企业、政策制定者与用户需共同承担构建健康数字环境的责任,而非仅由个体通过“自律工具”自我规训。


总结研究核心思想:

时间管理APP通过技术设计(数据量化、符号话语、社交监控)将“数字福祉”窄化为个人效率工具,本质是科技资本转移责任、利用时间焦虑盈利的策略。研究主张打破个体化叙事,推动数字福祉责任的社会化分配。

发表第一篇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